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經濟不振導致國內VC/PE投資低迷的背景下,前三季度醫療器械行業投資仍穩步推進,發生的24個投資案例中,啟明創投、華平投資、浩然資本、軟銀中國、天一資本等眾多業內知名機構積極參與。從投資類型來看,多數VC/PE更愿意投資成長期的醫療器械企業。在2012年的案例中,有11個投向了成長期企業、6個投向初創期企業、5個投向成熟期企業。這種投資動向與產業發展特點和投融資格局的完善息息相關。
相比醫藥研發類公司,醫療器械行業表現出開發周期短、投資回報快、風險系數低的投資優勢,因而被VC/PE看好。軟銀中國一位投資合伙人表示,醫藥研發周期很長、風險很高,而基金的周期是有限的,因此對成長期的醫療器械企業會表現出較高熱情。
從宏觀環境看,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成長則加速吸引資本駐入。美國華平投資集團執行董事方敏此前表示,醫療器械真正的市場需求還遠遠沒有滿足。在美國,整個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市值與制藥企業市值非常接近;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卻不到三分之一。
此外,國內醫藥生物投融資格局的完善也推動各路資本敢于加大對醫療器械的投資步伐。
業內人士表示,醫藥生物投融資機制的不足曾是制約國內醫藥產業壯大的巨大障礙,研發成果市場流通程度低,導致股權流通不夠順暢,部分VC/PE因此對初創期的企業望而卻步,使資本“接力”無法形成。
而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舉措的落實,這種狀況正被扭轉,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開始涌現,逐漸夯實VC/PE的投資信心。
數據顯示,資本市場對醫療器械行業的扶持已開始提速。上世紀,A股市場僅有華潤萬東一家醫療器械公司上市,進入21世紀,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數量迅速增多,2010年前有6家公司上市,而進入“十二五”,僅2011年和2012年就有11家公司登陸A股資本市場,其中10家實現在創業板上市。退出渠道的暢通,無疑有助于VC/PE對醫療器械行業施展拳腳。
此外,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將豐富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主體。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國家開發銀行“十二五”期間對醫藥生物產業的融資將達到1000億元,而許多商業銀行業開始推出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于醫療器械等科技型企業,如北京銀行2011年對醫藥生物產業的信貸額度達96億元,與政府部門、VC/PE、投資銀行等合作為企業提供服務支撐。醫療器械企業無疑將從中受益。
新三板的擴容也為扶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渠道,醫療器械公司新眼光成為擴容后首批登陸新三板的公司之一,其股東上海大學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創業接力投資中心等的亮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路資本對醫療器械投資的熱度。